德黑兰43年——英国当年为什么会反对三巨头机制的存在?

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

80年前的1943年11月28日,二战期间的“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德黑兰举行首次会晤,讨论了未来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秩序等问题。

但是,除了正式的全体会议,“三巨头”中的其中两位当时还经常要进行个别密会。而这种“密会” ,让“三巨头”中剩下的一位大为不安。他当时其实特别希望世界上将要出现的不是什么“三巨头” ,而是“两巨头”。

当得知斯大林和罗斯福在正式会议开始前就见过面时,他简直快被气疯了。后来,他在提到德黑兰会议时,总是故意装出可怜相说:

一边坐着一头摊开两只爪子的俄罗斯大黑熊,另一边坐着一头美国大水牛,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蜷缩在他们中间……

说这番话的就是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

“英国小毛驴”丘吉尔

“英国小毛驴”丘吉尔当时很可能绞尽脑汁让德黑兰会议要么根本无法举行,要么结局迥乎不同。

早在战争初期,世界刚刚面临如何加强反法西斯同盟的问题时,英国就有此打算了。

1941年8月14日,美英两国签署的《大西洋宪章》正式公布。

在《大西洋宪章》起草过程中,美英两国讨论了美国参战及其对盟国的经济援助问题。

美国总统罗斯福之子埃利奥特·罗斯福曾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回忆,证明了丘吉尔毫不掩饰的反苏立场。

据埃利奥特·罗斯福回忆,丘吉尔当时是这么说的∶

莫斯科即将沦陷……德国人攻入外高加索之日,便是俄国人最终停止抵抗之时……

丘吉尔毫无保留地、明白无误地回答了所有问题。他不相信,或者说不大相信俄国人会继续抵抗。

当时,丘吉尔试图说服美国,英国雄狮应该在美国提供的贷款中占据最大份额;任何对苏联的帮助都只会导致战争持续延宕,甚至会以失败告终……

他差点儿就让美国人相信他是对的了。

但是,罗斯福当时已经意识到,苏联将最终赢得战争,美国要是想将来能分得一杯羹,就必须刻不容缓援助苏联。

苏联军队在保卫莫斯科及随后的反攻中的表现给罗斯福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罗斯福当时就主张1942年秋季开始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但是,到了1942年夏天,在丘吉尔的力劝之下,罗斯福又决定暂缓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罗斯福宣言”

德黑兰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

可想而知,当丘吉尔得知斯大林和罗斯福在会议正式开始前的谈话内容后会有多么愤怒。罗斯福在和斯大林会谈时明确表示,他完全支持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

作为一个务实而有远见的政治家,罗斯福明白,与苏联保持良好关系对美国来说会更有利∶

第一、正式会议之前的会谈让美国意识到,应该提高苏联占全球海运贸易量的比重;

第二、美苏会谈实际上包括了美国承认苏联对“英国皇冠上的明珠” 印度的影响;

当时的会谈纪要上是这么写的:

罗斯福希望以某种方式与斯大林元帅探讨印度问题。他认为议会制不适合印度,最好能在印度建立一种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议会制,比如说苏联那种体制……

第三、罗斯福提议深化美苏经济伙伴关系。

当然,罗斯福这么做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利益。

比如说,谈到废除当时尚为英国所控制的棕榈树产区的殖民制时,他就已经清楚地预料到,大多数英国殖民地将成为他们美国的势力范围。

他当时就已经给斯大林开出了支票,承诺苏联也完全有权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总地来说,罗斯福提出了一种战后世界新秩序,在这种世界新秩序中,英国的影响力将被削弱,苏联的影响力将被加强。

同样务实的斯大林,自然也不可能不欢迎这样的世界新秩序。

计划落空

其实,丘吉尔也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但是,得知英国的地位将被削弱,而苏联的地位却有可能被加强时,他简直要被气疯了:

英美联军在法国登陆?不行!只能经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攻入纳粹德国!

丘吉尔顽固地反复重申这些主张甚至让罗斯福产生了恶感:

每当丘吉尔坚持要攻入巴尔干半岛时,在场的每个人都清楚他实际上真正想要的就是猛攻中欧,以阻止苏军进入奥地利和罗马尼亚,如果可能的话,还包括匈牙利。

如果真能这么办,英国就可以控制当时纳粹德国大部分工业企业,从而继续维持英国的欧洲霸主地位。

美国和苏联当然不会乐意看到这种局面。

德黑兰会议经常从“三巨头”会谈切换为英国与自己两个盟国之间的博弈,这在当时令罗斯福和斯大林头疼不已。

眼看着罗斯福和斯大林两人的盘算就要成真,丘吉尔当时是焦虑万分。为了让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如意算盘落空,丘吉尔当时不断试图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对斯大林和罗斯福之间的关系挑拨离间。

比如说,最终把原本应该在德黑兰提出的一些经济问题推到了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后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就是在那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

苏联方面签署了世界储备货币协议,条件是其他缔约方承认卢布与美元和英镑一同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罗斯福觉得这样也算公平。

但是,丘吉尔却认为,这可不行!

“英国小毛驴”丘吉尔很可能当时就挖空了心思让德黑兰会议要么根本无法举行,要么结果迥乎不同。

并非尾声

正如苏联电影《德黑兰43年》里说得那样, “丘吉尔这只老狐狸一生都很幸运”。

罗斯福几乎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致力于与苏联平等合作的总统,只可惜战争马上就要结束的时候,他却撒手人寰了。

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三巨头”最终还是变成了携手对付苏联的英美“两巨头” ,德黑兰会议所开启的公平公正的战后新秩序也遭到了扭曲。

本站内容均为译客老猫原创编译,转载请注明
本文链接:https://www.transcat.vip/soviet-politics-103.html
本文标题:德黑兰43年——英国当年为什么会反对三巨头机制的存在?

相关日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