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联红军当年不接受腋下文身的德国军人投降?

投降的纳粹德国军人

德国军人文身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普法战争时期。

当时的普鲁士士兵喜欢在身上文一个面带微笑、手握酒杯的美女,他们称她作“亲爱的安馨”,或者文一个叼着烟斗的士兵,他们管他叫”弗里茨下士”,而将所在团的徽章或故乡的名字文在身上这一时髦做法源自一战时期的远洋商船海员。

最初,文身的人以普通士兵居多,在贵族出身的军官中,文身被认为是一种陋习。

纳粹掌权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军队中出现了很多平民出身的军官。

从那时起,德国军队中开始流行在身上刺“卍”字、古代文字、骷髅或者口号“德国高于一切”、“上帝与我们同在”、“元首、祖国、责任”等字样。

二战爆发后,德军文身的数量和种类都大大增加了。

德国战败后,苏联境内曾有200多万德军战俘,到1950年5月,战俘营中只剩下15 000名德军战俘被判犯有各种战争罪行。

当时,著名的监狱传统研究专家、监狱文身收藏家丹齐格·巴尔达耶夫上校曾详细研究了苏联监狱中的纳粹德国军人文身,后来,他还把这些文身图案单独编辑成册。

大多数德国军人都是在战争初期士气正旺的时候文身的,图案多为“卍”字或古代文字配希特勒肖像。飞行员的文身图案多是飞机,坦克手的文身图案多是坦克,海军官兵的文身图案多是他们所服役的舰艇。

德国军人一般是把这些图案文在肩膀上,而且一般还要刺上类似“血战到底”这样的豪言壮语或口号。

党卫军成员除了普通士兵常用的文身图案,还有规定的图案,即在左臂内侧高过肘部20cm处刺上表示血型的字母,目的是帮助医务人员在军人重伤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输血用血液以挽救其生命。

据说,德军军医在分析了一战时的战伤后得出结论,上面提到的那个部位最不容易受伤。

这种文身最早采用的是哥特式字体,后改用普通字体。

强制文身仅仅是形式上的,党卫军军官和值勤、休假或补休的普通士兵可以不进行强制文身。

出于某种原因,在党卫军系统内医院治过病的纳粹德国其他军人,也会被强制文身。

当时,腋下文身的德国军人通常都不会被俘,苏联红军和盟军士兵会将其就地枪决。那些身上刺有纳粹或反苏阵营标记的苏联附敌分子也等不到被送往战俘营就会被整死。

本站内容均为译客老猫原创编译,转载请注明
本文链接:https://www.transcat.vip/soviet-politics-10.html
本文标题:为什么苏联红军当年不接受腋下文身的德国军人投降?

相关日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