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敌养成记——苏联内务部与克格勃交恶始末

苏联克格勃(左)和内务部(右)徽标 图片来源:互联网

苏联鼎盛时期的1970年代末,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内务部长晓洛科夫之间的争权夺利已经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以至于两个部门之间的争斗也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

左:安德罗波夫,右:晓洛科夫 图片来源:互联网

要知道,在斯大林时代,这两个强力机关之间是不可能争权夺利的,部分原因是当时这两个机关的职能都是由一个机关——内务人民委员部行使的。

上了年纪的苏联人一提起这个内务人民委员部,血压都高了,因为这些身穿皮夹克、握着手枪的人向来都是冷酷无情,心狠手辣。

只是在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掌权,对这两个强力机关进行了重要调整,克格勃从内务部分出去,直接隶属苏共高层

新设立的克格勃表面上主要负责国家安全问题,但是实际上权力大得很,管得特别宽,从打击异见到保护国界乃至负责党内高层的人身安全,都归克格勃管,而内务部则仅仅负责维持社会秩序。

后来,到了1960年,全苏联统一的内务部干脆被取消,新成立了所谓社会治安部,因此,在若干年间,几乎每个苏联人都处在克格勃的控制之下。

从 1967至1982年,克格勃一直由安德罗波夫领导,他是克格勃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主席。

安德罗波夫担任主席期间,克格勃在苏联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

这一时期克格勃的主要成就是内部反腐,当时,安德罗波夫的下属工资非常高,但是对腐败分子则毫不手软。

在他的领导下,克格勃还成立了”阿尔法”和”信号旗”两支特种部队,其任务是消灭恐怖分子和解救人质。

苏联历史学家和社会大众一致认为,克格勃的最大污点是发动阿富汗战争,主要责任应当由时任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和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承担。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罪魁祸首之一、时任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不过,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认为必须恢复内务部,于是,1968年,为了在解决国内问题上制衡克格勃,苏联重新设立了内务部,勃列日涅夫的亲信、安德罗波夫的死对头晓洛科夫被任命为内务部长。

勃列日涅夫(左)和晓洛科夫(右)是多年的朋友 图片来源:互联网

晓洛科夫刚担任内务部长时,苏联警界可谓百废待兴。

当时的警员基本上仅受过中等教育,甚至还有很多都是从乡下来的,连中学都没上完。

即使在被视为警界精英的刑警中,也只有15%的警员接受过高等教育,相反,克格勃特工可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精英。

当时 苏联仅有一个警察专门教育机构,即内务部高等专科学校,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考入这所学校。

晓洛科夫这位新官上任后干的第一件得人心的事,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自己的地位和他与勃列日涅夫的铁关系,扭转了当时苏联警界的颓势。

晓洛科夫一上任,就给基层警察涨了工资,分了房子,他还给警察配备很多现代化通信工具和车辆,其中很多装备以前非常缺乏,有些装备基层单位以前根本就没有过。

晓洛科夫把内务部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院,还在几个大城市设立了分院。

为了让民众了解苏联警察工作,改善警察的公众形象,警察的日常生活和先进事迹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电影和电视中。一些警察题材的影视作品陆续上映,《彼得罗夫卡38号》、《见面地点不能改变》等影视作品正是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在这些影视作品中,警察的形象都近乎完美,都非常高大上。

一年一度的苏联警察节音乐会几乎是当时苏联最好的音乐会,每次都向苏联全国现场直播。每到警察节这一天许多普通市民都会全家围坐在电视机旁等着看这场音乐会。

一句话,那些年,苏联内务部和警察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些老资格苏联内务部人员都称晓洛科夫时代为苏联警察的黄金时代,这绝非偶然。

然而,现实生活中苏联警界可远没有这些影视作品中写得那么光鲜。

发案率越来越高、破案率却越来越低,弄虚作假、谎报成绩、刑讯逼供层出不穷,警察知法犯法屡见不鲜。

滥用职权、行贿受贿、裙带关系、徇私枉法等行为却都被严格保密。

按照晓洛科夫的指示,涉及到警察不法行为的所有报告都不得公开,晓洛科夫时代苏联内务部的规矩就是”家丑不可外扬”。

此外,与”正确”但毫无情趣的安德罗波夫不同,晓洛科夫热爱艺术,是苏联文化界很多名流的朋友,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异见人士,比如大提琴家、指挥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女高音歌唱家维什涅夫斯卡娅、作家索尔仁尼琴等人。

当然,和老朋友勃列日涅夫一样,晓洛科夫也非常喜欢别人送他礼物。现在有很多人都在争辩说,不是晓洛科夫,而是他的妻子非常贪婪,收受了各种名贵物品。

是的,晓洛科夫家日子过得非常富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官员们的日子都过得很舒服,当官的对别人送的贵重礼物一向是来者不拒,哪怕是外国代表团赠送的礼物也都中饱私囊。勃列日涅夫自己就是这样,自然也默许亲信们这么干。

自然,这一切都没有逃过克格勃的眼睛,有关晓洛科夫各种不端行为的报告被越来越多地摆上了安德罗波夫的案头。

但是,晓洛科夫是勃列日涅夫眼中的红人,所以,勃列日涅夫在位时,安德罗波夫想整晓洛科夫,却又不得不有所顾忌。

安德罗波夫(左)、勃列日涅夫(中)和晓洛科夫(右)图片来源:互联网

正如人们所说的,克格勃和内务部这两大强力机关之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

1980年12月26日发生的一起刑事案件,不但导致克格勃和内务部矛盾大爆发,而且引发了苏联政坛大地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日丹诺夫地铁站案。

就在这一天,勃列日涅夫去世,安德罗波夫上台。

安德罗波夫 图片来源:互联网

安德罗波夫上台后,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反腐败运动。

大搜捕开始,受到波及的甚至包括当时苏联一些颇有影响力的人物,特别是勃列日涅夫的亲信,都被抓了,安德罗波夫在平民百姓中的声望迅速提高。

一个月后,晓洛科夫被撤职,后来又被开除出党并被褫夺警衔,但这些都不是根据法院判决作出的,所以也都是严重违反法律的。

最后,即便在安德罗波夫死后,晓洛科夫也没得好,又被剥夺了所有奖项和特权。

1984年12月13日,晓洛科夫穿上礼服,在家开枪自杀,并留下一封遗书,声称自己无罪。

至于内务部,则遭到了彻底破坏和清洗。

历史学家和亲历者称,内务部遭到了自1937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清洗,数以万计的警员被解职,一些部门被解散关闭。

就这样,长达15年的克格勃和内务部之间为争权夺利而爆发的明争暗斗终于尘埃落定,以安德罗波夫登上苏联权力巅峰,死对头晓洛科夫自杀身亡落下帷幕。

本站内容均为译客老猫原创编译,转载请注明
本文链接:https://www.transcat.vip/soviet-politics-30.html
本文标题:宿敌养成记——苏联内务部与克格勃交恶始末

相关日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