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苏共二十五大在莫斯科召开,劳动群众代表向大会汇报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完成情况。
此外,大会还讨论了第十个五年计划基本方针。
案件起因
乌兹别克斯坦第一书记拉希多夫声称该加盟共和国当年棉花产量为400万吨,未来棉花年产量将达到550万吨。
就在同一天,他还对乌兹别克斯坦人的奴性进行了批判。
1970年代,乌兹别克斯坦曾是中亚最繁荣、最稳定的共和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民族骚乱,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在整个苏联也是数一数二的。
当时,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业发展水平也比中亚其他加盟共和国要高。
地方派系,特别是苏共高层都很尊重拉希多夫。
在那之前的近25年里,拉希多夫一直是乌兹别克斯坦最高领导人。
最重要的是,拉希多夫与勃列日涅夫关系特殊,称得上是勃列日涅夫的亲信。
苏共中央与中亚各加盟共和国之间有个默契,就是只要中亚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对苏联最高领导人没有二心,保证自己的地盘不出乱子,就只管做自己的土皇帝,想干什么都可以。
阿迪洛夫当时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联合体”帕普农工联合体”的头头。
拉希多夫知道阿迪洛夫在他的农场里干了什么吗?当然知道,但拉希多夫非常尊敬他,因为阿迪洛夫的农工联合体那些重要原料的产量在整个乌兹别克斯坦都是最高的。
当时很多报纸都在大张旗鼓地宣传阿迪洛夫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成就,特别是创纪录的棉花采摘量。
但普通员工口中的阿迪洛夫完全是另一副样子。
阿迪洛夫是那种在自己的地盘上可以为所欲为的人,对于普通员工来说,阿迪洛夫就是个真正的暴君,他把在他的企业工作的员工都当成奴隶一样对待,很多集体农庄庄员都在他私设的监狱里死于饥饿和酷刑。
俄罗斯历史学家罗伊·梅德韦杰夫曾经评论道:
当时的人们生活极端贫困,到处都是穷乡僻壤。
提起”老板”阿迪洛夫有多富有时,有人说,阿迪洛夫曾经发现了埃米尔帖木儿的珍宝,并把这些珍宝藏了起来。
阿迪洛夫把自己所在的地区变成了一个充满罪恶的独立王国,拥有自己的警察、监狱甚至法院。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独联体国家研究室研究员安德烈·格鲁津强调指出,即便是在今天,棉花也和黄金、石油一样,是一种重要的”货币”。
20世纪50年代末,乌兹别克斯坦还是个瓜果飘香的地方,但后来整个乌兹别克斯坦都大搞棉花种植,因为棉花产业无论对民用工业还是国防工业,都至关重要,乌兹别克斯坦很多的棉花都被做成了炸药。
因此,棉花产业一直都是苏联优先扶持的产业,棉花生产也成了苏联当时的一项国家战略。当年经常会看到很多集体农庄庄员、城镇居民甚至儿童在棉田里劳作。
罗伊·梅德韦杰夫指出:
学生都不上学了,全在棉田里干活,一直干到冬天。
很多人都染上了疾病,因为棉田里使用的杀虫剂和除草剂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害。
乌兹别克斯坦的头面人物却因棉花大丰收得了奖。
1975年,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量创下了历史纪录,达到了年产400万吨。
拉希多夫当时对勃列日涅夫夸下了海口:
我们很快就能为国家提供500万吨棉花了!
勃列日涅夫居然还不满足,反问拉希多夫:
600万吨行不行?
1976年2月3日,拉希多夫又给乌兹别克斯坦人下达了一项新任务——当年棉花采摘量要再上一个台阶,达到500万吨,1983年则要达到600万吨。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乌兹别克斯坦根本收不上那么多棉花。
弄虚作假
但到了1977年,乌兹别克斯坦就向苏共中央报告称,年采摘600万吨棉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很多报纸都报道,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越来越多,拉希多夫再度因此获得了苏共高层的褒奖,尽管大家都很清楚,乌兹别克斯坦根本拿不出这么多棉花。
计划是如何被”超额”完成的?
其实,这600万吨棉花只是纸面上的,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
乌兹别克斯坦上至各州州委书记,下至集体农庄庄员,几乎全都参与了棉花产量造假。
阿迪洛夫甚至还为此提高了集体农庄庄员的工时,很多本已疲惫不堪的人就这样被累死了。甚至很多孕妇都被赶去劳动,早产和流产率因此大大增加。对于当时的乌兹别克斯坦来说,”女性健康”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棉花并没有让乌兹别克斯坦富起来,反而成了对它的诅咒。
后来,为了达到规定的重量,采棉工就开始往装棉花的袋子里掺小石子。
开始是采摘队长虚报采摘量,后来集体农庄主席也见样学样,最后连州领导也开始弄虚作假。
乌兹别克斯坦因此挣了一大笔钱,其中很多钱都是凭借这种弄虚作假挣的,最后都进了地方官的腰包。
当然,得把棉花采摘量并没有达标这一事实隐瞒好。不过,等棉花一晒干、压实,就要露馅儿了。
于是为了掩盖真相,人们开始在轧花厂人为制造”火灾”。事情败露后,大批采棉工、采摘队长、集体农庄主席和区长被抓。
后来查明,那些接收了并不存在棉花的轧花厂厂长,都是吃过贿赂的,每个空车皮收一万卢布。
1974年,拉希多夫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此时,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的真正产量也就400万吨到550万吨。
拉希多夫倒是跟没事人儿一样,勃列日涅夫把本来已经少之又少的批评声都替他压了下来。
在当时的乌兹别克斯坦,贪污腐败、买官卖官等现象日益严重。
但拉希多夫依旧是勃列日涅夫的亲信,他早就用虚假的棉花增长指标、乌兹别克斯坦的虚假繁荣和数不清的贵重礼物把勃列日涅夫搞定了。
失去靠山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去世。
勃列日涅夫一死,拉希多夫的地位立刻就不稳了。
上台的是安德罗波夫。
早在70年代,安德罗波夫就开始整乌兹别克斯坦那些头头们贪污受贿、贪赃枉法的黑材料了。勃列日涅夫一死,安德罗波夫就把这些黑材料抖了出来。
1983年10月31日,拉希多夫接到了安德罗波夫打来的电话。 安德罗波夫第一句话就问拉希多夫当年收了多少棉花。拉希多夫说,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保证能完成任务。
安德罗波夫又问:
今年的实际产量和虚报产量各是多少?!
接下来究竟发生了什么,至今仍是个谜。 官方的说法是,拉希多夫中风了。但也有人说,拉希多夫服毒自尽了。
棉花大案
不久就发生了震惊苏联的”棉花案”。
乌兹别克斯坦每天都有数百人被讯问,搞得人人自危,很多不可一世的大人物都被抓进了监狱。
后来查明,从1979年到1985年,乌兹别克斯坦虚报棉花产量达到5万吨之多。国家为此投入了三十亿卢布的棉花收购资金,实际上,其中至少有14亿不是被贪污了,就是被挪用了。
监督机构形同虚设,不过是棉花黑手党庞大机构的一根小螺丝钉而已。很多负责监督的人实际上都参与了瓜分棉花收购资金、弄虚作假的勾当。
数百万卢布现金和数吨金币、首饰被查获——对于那些月工资只有180卢布的平头百姓来说,这可是多少辈子都挣不到的钱啊!
安德罗波夫知道,单靠当地警力根本办不了这个案子,于是他从苏联各地抽调人员,参与办理此案,其中包括3400名克格勃特工和内务部警察、近700名会计师和经济师,先后共有近5000人参与调查。
阿迪洛夫一开始拉拢调查人员:宰了10只羊,请这些人大吃了一顿,然后又好吃好喝款待了三天。 但为了查清棉花账目,需要有足够清醒的头脑和充足的精力,阿迪洛夫刚刚讨好的那帮人没过几天就打道回府了。
安德罗波夫亲自对”棉花案”进行监督。调查人员翻阅了大批案卷,讯问了56000多人。
苏联内务部前雇员安纳托利·雷斯科夫回忆说:
过了这么多年,一个数字依旧让我觉得触目惊心:涉案金额达22516506.06卢布!
看守所人满为患,所有被捕人员交代时都避重就轻:
是的,我是受贿了,但是那些钱我都给了别人。
被调查的人就这样跟办案人员兜圈子。 很显然,棉花黑手党手中不仅攥着乌兹别克斯坦的达官显贵,还遥控着莫斯科某些人。
此外,他们还控制着那些建有轧花厂、棉纺厂的城市。
于是,安德罗波夫下令对乌兹别克斯坦棉花案进行彻查。
案件调查
最活跃的当属尼古拉·伊万诺夫和台尔曼·戈德良调查组了。
台尔曼·戈德良和尼古拉·伊万诺夫是分别从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和摩尔曼斯克抵达乌兹别克斯坦的。两人做梦都想有机会能在莫斯科大显身手,”棉花案”就成了两人进入莫斯科官场的绝佳机会。
台尔曼·戈德良和尼古拉·伊万诺夫两人都坚持认为,在官场上出人头地得走捷径。 对台尔曼·戈德良来说,嫌疑人的口供就是证据之王,只要嫌疑人招供,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问题是怎么才能撬开嫌疑人的嘴巴。 为了让嫌疑人招供,台尔曼·戈德良和尼古拉·伊万诺夫使用了很多非法手段:一连数年把嫌疑人和那些罪行累累的惯犯关在看守所的同一个牢房里,对嫌疑人进行威胁、殴打、折磨,甚至把他们的亲属都关了起来。
台尔曼·戈德良和尼古拉·伊万诺夫早就把什么无罪推定原则忘到九霄云外了。 台尔曼·戈德良的口头禅就是:
不管是谁,先抓起来再说!
为了搞到调查结果,他们不顾基本的刑事案件侦查原则,想抓多少人就抓多少人。
乌兹别克斯坦检察长负责签发的逮捕令,上面甚至连被逮捕人的名字都没有,很多所谓的证人其实都是克格勃特工冒充的。
台尔曼·戈德良和尼古拉·伊万诺夫调查组调查此案期间,有16名被调查人被逼自尽,还有数百名无辜人员被关进监狱。
1989年,《文学报》发表了记者奥尔加·柴可夫斯卡娅的文章《神话》,揭露了台尔曼·戈德良和尼古拉·伊万诺夫调查组采用非常可怕的手段进行调查的内幕:
27000人被关进监狱,很多党内精英、12位州委第一书记,6位乌兹别克斯坦中央书记、乌兹别克斯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和政府总理、大批苏维埃代表和警界高官都遭到了逮捕,包括采棉工业部部长乌斯玛诺夫在内的很多人被判了死刑。
有人曾向台尔曼·戈德良和尼古拉·伊万诺夫行贿数百万卢布,但都被他们拒绝了。
台尔曼·戈德良坚持认为,这起惊动苏共高层的贪腐大案,已经涉及到了苏联所有国家机关。
可惜,查办乌兹别克斯坦棉花案并没有能让台尔曼·戈德良和尼古拉·伊万诺夫飞黄腾达。
1989年,两人均被撤职查办,理由是”在进行案件调查时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法制原则”。不过,负责查办他们的人不知是一时疏忽还是有意为之,让两人侥幸逃过了牢狱之灾。
就这样,安德罗波夫派到乌兹别克斯坦的调查组,把当地查了个底朝天,乌兹别克斯坦与苏共高层之间原本的默契被打破了,也为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相关日志
- 假如安德罗波夫一直掌权,苏联会是什么样子? (0)
- 祸起“后宫干政”?——戈尔巴乔夫改革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0)
- 分合大戏——从契卡到联邦安全局:苏联和俄罗斯国安机关历史沿革 (0)
- 宿敌养成记——苏联内务部与克格勃交恶始末 (0)
- 政变者的命运:当年的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结局如何? (0)
- 享尽荣华富贵,历经三次婚姻,最后落魄而终——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加琳娜 (0)
- 苏联改革派的很多代表人物,其实都是安德罗波夫亲自提拔的 (0)
- “改革”的恶果:1991年八一九事件、别洛韦日协议和苏联解体 (0)
- 索洛缅采夫——让苏共高层觉得比克格勃还可怕的人 (0)
- 何止反间谍:克格勃在苏联时代的作用,大到令你无法想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