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1995年1月25日叶利钦险些引发了一场核战?

为什么说1995年1月25日叶利钦险些引发了一场核战?第1张

时至今日,一些历史学家仍然认为,1995年1月,世界险些爆发核战。

当时,挪威和美国共同发射了一枚火箭,这枚火箭的飞行轨迹类似于“三叉戟”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弹道。

得知这一消息后,叶利钦第一次使用了“核手提箱”。

从挪威射过来的火箭

1995年1月25日,从挪威维斯特洛伦群岛安尼亚岛上的一个火箭发射基地射出了一枚飞行高度超过580千米的火箭。

《从“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到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计划周密的人为灾难》一书的作者德米特里·瓦基莫维奇等人坚持认为,从飞行轨迹上看,上述火箭非常像美国“三叉戟”(D5)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三叉戟”是一个三级潜射弹道导弹家族,这种导弹可能会被美国用来进行高空核爆炸,此类核爆炸通常被认为是美国大规模核攻击的前奏。

俄罗斯导弹攻击预警系统很快就发现了这枚“导弹”。

叶利钦自然很高兴,后来,他曾不无自豪地宣布:

我们应该为俄罗斯军人的高度警觉表示感谢,当时我们第一时间就捕获了那枚导弹。

然而,这一事件实际上曾使整个世界处于危险之中,险些让俄罗斯和美国两个核大国之间爆发核大战。

博利沙科夫在《北欧安全体系的形成和俄罗斯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书中写道,当时,叶利钦第一次“打开了他的核手提箱”,并紧急联系他的军事顾问,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讨论。

北极光研究

后来发现,其实根本没什么好担心的。

实际上,从安尼亚岛上发射的火箭根本不是“三叉戟”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正如阿尔图尔·扎基克扬在他的《二进制代码》一书中所写的那样,1995年 1月25日,挪威科学家曾发射了一枚世界上最大的气象火箭,用于研究北极光,不过,这一事件确实有美国专家参与。

此外,美国战术导弹“诚实的约翰”的第一级本来就可以用于气象火箭设计。

但是,那天美国并没有真正打算对俄罗斯进行任何核打击。

通常,各国都会预先向相关国家通报此类发射活动。

尽管如此,叶利钦还是当真拎起了“核手提箱”,俄罗斯的这一举动令国际社会相当警觉。

著名军事记者维克托·巴拉涅茨曾在他的回忆录《制服的荣誉——上校笔记》中非常肯定地说:

时任俄军总参谋长米哈伊尔·科列斯尼科夫大将当时安慰大家说,对导弹的监视是在自动模式下进行的,也就是说,这种监视技术其实是分不清火箭究竟是军用的还是民用的。但最有意思的是,科列斯尼科夫表示,俄罗斯军事部门收到了挪威人的通报。

被蒙在鼓里的叶利钦

科列斯尼科夫提到,挪威方面的通报并没有说明火箭的确切发射时间。但这并不奇怪,天气条件和其他因素往往会导致发射被推迟。

维克多·巴拉涅茨强调指出,尽管如此,俄罗斯在事件发生前三周就收到了有关发射气象火箭的通报这一事实是确定无疑的。

这位军事记者说他曾亲眼看到过从奥斯陆发往莫斯科的第1348号电报。

因此,那次火箭发射完全是正常情况,除了叶利钦一人被蒙在鼓里,其他人都知道挪威即将发射火箭的事。

至少德米特里·瓦基莫维奇等人是坚信这一点的。

在维克多·巴拉涅茨的另一本书《没有秘密的总参谋部》中,作者称这一事件只不过是一场专门表演给叶利钦看的闹剧。

事实是,当时正值第一次车臣战争进行过程中,俄军被打得大败,叶利钦对此极为不满。

失去信心的军方领导人决定以此次挪威火箭发射事件改变一下军队在叶利钦眼中的形象,表明军队仍处于全面战备状态,于是就制造了所谓挪威和美国发射“三叉戟”潜射洲际弹道导弹的乌龙事件。

一贯热衷于危言耸听的新闻媒体帮了军方的大忙。叶利钦只得对下属大加称赞,军方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本站内容均为译客老猫原创编译,转载请注明
本文链接:https://www.transcat.vip/soviet-politics-70.html
本文标题:为什么说1995年1月25日叶利钦险些引发了一场核战?

相关日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